为帮助学生深入洞悉网络文化,引导其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筑牢正确的文化观念,3月17日下午,我院于龙子湖校区模拟法庭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我和我的农大——网名文化”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报告会。本次报告会特邀图书馆原馆长吴海峰教授主讲,党委副书记朱瑞萍主持,众多师生齐聚一堂,共同聆听这场知识盛宴。
吴老师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和典籍中的故事,从多角度剖析网络文化汉字与汉字的联系,讲述各个名字背后的历史,网名与传统人名的内涵与差异,更进一步的阐述了网名与传统名字的“叛逆”之处,在吴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下,同学们沉浸其中,不仅了解了网名的特点与其折射出的意义,还对网络文化和汉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。
朱瑞萍进行总结,她指出,这场报告会不仅是一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小课堂,更是一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大课堂。报告会引发了同学们对于在网络语言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文法学院学生应如何发挥专业优势,承担起传承和创新文化使命的深入思考。
此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,使同学们深入理解了网名文化的内涵与价值,认识到网名不仅是网络世界中的身份标识,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。这对于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、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也为我院在网络文化教育领域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。